学术活动
【北大法律信息网】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彭海青老师新书《德国司法危机与改革 ——中德司法改革比较与相互启示》出版
原文标题:《德国司法危机与改革 ——中德司法改革比较与相互启示》| 新书推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V5IWzST7mnqekXr_DpFCQ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21世纪以来德国刑事司法、民事司法、法学教育等领域存在的司法制度过度膨胀、法院超负荷、辩诉交易适用障碍、辩护人法律地位不明确、被害人保护不力、民事诉讼法过度宪法化、替代纠纷艰难发展、信息技术冲击民事法庭、法学教育面临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矛盾、过激的市场化、法官引导的片面性、学习与考试交集不大等主要危机以及重要改革情况进行翻译介绍,对中德两国刑事司法、民事司法、法学教育改革从背景、依据、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客观分析两国分别面临的问题与争议,并以法律移植和法律输出并行的思路,客观辨析双方的经验,一方面,鉴于德国的法律制度系大陆法系的源头,也是我国近现代法治的来源,还是现代发达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德国司法改革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生发于本土实践的改革层出不穷,其中不乏独到经验,是我国对世界司法制度的独立贡献,也应当推广,为德国司法危机的解决贡献灵感。
作者简介:
彭海青,1975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现任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诉讼法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比较法、法学教育。曾在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在《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现代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法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刑事裁判权研究》、《诉讼证明标准研究》、《刑事裁判共识论》、《诉讼程序与制度前沿专论》等著作5部;翻译著作《青少年犯罪行为分析与矫治》、《在法律的复杂性与失序之间——全球化时代的法哲学》、《量刑与刑事司法》等3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荣获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等奖项。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最高人民法院诉讼咨询监督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陪审员。
吕泽华,1974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市。现为中国海洋大学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比较法、侦查学与司法鉴定制度。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已公开出版学术专著《DNA鉴定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与规制》、《航空犯罪及防空体系理论研究》(副主编,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终研究成果)、《死刑证据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等3部,并参与撰写各类学术著作10余部。翻译著作《量刑与刑事司法》1部。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学论坛》、《法学杂志》、《人民检察》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北京市法学会、北京市刑侦学研究会等科研奖励若干项。
[德]彼得·吉勒斯(Peter Gilles):1938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现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律与金融学院比较法研究中心教授,曾任法律与金融学院院长。先后在科隆大学、弗莱堡大学、汉诺威大学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任教授,1979年始执教法兰克福大学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任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学、比较法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比较法学,司法行政学,法学教育学。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曾在欧洲列国、美国和中南美洲诸国、东亚和南亚诸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近年曾多次访问中国,2015年秋季访问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
序一
中德两国的法治渊源极深,早在清末,中国就以德国法为蓝本构建中国的法律制度,从而拥有了大陆法系的基因。当代中国的立法、司法、法学教育与研究等法治建设的诸多方面,无不有德国法的痕迹。而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已经逐渐可以尝试从单纯的研究德国法、借鉴德国法发展到与之对话与交流,向德国乃至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法治智慧与贡献。在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以及两国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新定位确立的大背景下,有关德国司法改革的翻译、评介作品不断增加,但由于语言方面的原因,相较于英美国家丰富的法律资源而言,德国司法改革方面的中文作品一直属于稀缺资源,国内学者对德国司法改革状况的了解也远不如英美国家,中德两国司法改革比较研究就更显薄弱。鉴此,我们编著了本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译作,主要包括引言、刑事司法篇、民事司法篇、法学教育篇、比较法篇等板块。下编是比较评论,对中德刑事司法改革、民事司法改革、法学教育改革等进行比较研究并探索相互启示问题。本书在内容择取与安排上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关注主流前沿问题。司法改革是个宏大的话题,涉及面广、点多且杂,限于篇幅,也考虑把握主流,本书选取了当代德国刑事司法改革、民事司法改革、法学教育改革领域中意义重大、影响面广、关注度高的若干前沿性问题进行翻译,论文的作者均系德国一流大学的著名教授,观点权威,并极具有启发性。
二是将法学教育纳入司法改革研究视野。国内传统司法制度的教科书并不涉及法学教育,有关司法改革方面的论著也极少涉及法学教育,但在我们看来,法学教育以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教学科研工作者等法治人才为目标,而他们是司法改革的推动者或践行者,因而法学教育与司法改革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司法改革,不能绕过法学教育,并且法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中德两国都已是共识问题。因此本书将法学教育的内容纳入进来。
三是以双向启示为比较研究的目标。目前国内有关中外司法改革比较研究的成果基本采行法律移植的思路,比较研究的目的在于“洋为中用”。本书采用法律移植和法律输出并行的思路,不仅考虑“洋为中用”,也尝试“中为洋用”,即双向挖掘启示内容,在借鉴德国经验的同时,也尝试将生发于中国本土实践的司法改革经验向外推介,为德国司法危机的解决贡献灵感,以中国智慧造就的法治的中国模式为世界法治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中德交流合作紧密程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合作共赢”、“相向而行”、“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是当前中德关系的主流。以此为契机,中德法学学术合作在前所未有的利好时期可以并且应当加快步伐,实现共同繁荣。希望本书的尝试能够为此贡献绵力。
本书凝结了多位作者和译者的劳动成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彼得彼得·吉勒斯教授。彼得教授年逾古稀,精神矍铄,学术热情高涨,对于本书的编著更是倾尽全力。从他2014 年秋天来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访学学时,我们确定了本书的立意,到2015 年秋我和泽华教授访问法兰克福大学,再到本书提交出版社前夕,他为本书论文的甄选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经常询问翻译、编写与出版进度,并一再表示他一定要到中国来见证本书的出版。感谢法兰克福大学的乌尔弗里德·诺伊曼教授、马蒂亚斯·雅恩教授,科隆大学的托马斯·魏根特教授、埃莉萨·霍芬教授,感谢马尔堡菲利普大学克里斯托夫·扎费林教授,感谢汉堡布塞留斯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哈里尔夫·文茨勒教授、卡莎·克维涅夫斯基教授,他们欣然许可我们对他们原创论文的中文翻译工作并热情提供最新修改稿。
感谢厦门大学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齐树洁教授及丁启明博士的大力支持!在得到我们迫切的约稿通知后,立即放下手头工作,极其认真高效地完成了民事司法改革评论部分的写作。
感谢参与德文翻译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韩阳教授、德国不莱梅大学的张陈果助理教授以及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他们在百忙中拨冗参与到本书的翻译中来。针对疑难问题,他们查阅典籍,寻师问友,一丝不苟,最终将德文论文顺利译成中文。感谢参与德国教授撰写的英文论文翻译的我的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的同事们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于子雯博士、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的马云雪博士后,德式英文为翻译工作平添了难度,但他们仍然克服困难,如期交稿。
感谢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李寿平院长等院领导将此书纳入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十年院庆丛书并给予资助!谨以此书献给我们热爱的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祝我们的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明天更美好!
本书从书稿到成书付梓当然离不开法律出版社周丽君编辑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精湛高超的编辑技术与兢兢业业的无私付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编著工作历经四个年头,期间各位作者、译者都倾注了最大的热情,精益求精,反复斟酌,如若仍有错漏,欢迎广大同仁批评指正,以便于我们日后改进。
彭海青
二〇一八年三月
于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
序二
当前中国已经以其卓越的发展成就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尊重。中德两国之间各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中德两国法治理念与制度的渊源很深,目前在德国的留学生的数量已居在德外国留学生之首。
我的研究集中于诉讼法、比较法、司法制度、法学教育等领域,我到过欧洲、亚洲、美洲等多个国家进行访问交流。近些年来我赴中国参与各类会议、论坛、讲座的次数比较多,一方面向中国师生们介绍德国司法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了解了中国司法改革的状况。我发现,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德两国的刑事、民事司法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法学教育制度面临一些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在改革方案上也可以互相学习和参考。
通过与来德访学的彭教授、吕教授的沟通与合作,我们开展了本书的编著。包括我在内的若干位德国教授贡献了相关研究成果,基本能够反映德国司法改革现状与改革方向。我相信来自中国的教授、学者们的卓有成效的比较研究,尤其是每项研究的“相互启示”部分,能够为德国司法改革提供“中国智慧”。感谢本书的诸位作者、译者和编辑工作者的辛苦努力,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助推中德两国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助推中德两国法治比较研究的繁荣发展。
彼得·吉勒斯
二〇一八年三月
于法兰克福大学
目录
上编 德国司法危机与改革
引言
1. 德国司法制度的特点,问题与改革 [德]彼得·吉勒斯 彭海青译
刑事司法篇
2.德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问题 [德]乌尔弗里德·诺伊曼 韩阳译
3. 公正审判原则,刑事诉讼多层级系统中的指导原则 [德]马蒂亚斯·雅恩 邹宇慧译
4.假定被告人无罪:德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的无罪推定 [德]托马斯·魏根特 彭海青译
5.学科与司法视野下的现代刑事诉讼侦查程序:过去三十年发展以及法律政策的建构 [德]马蒂亚斯·雅恩 张袁译
6.当今德国刑事诉讼中辩护人的法律地位 [德]马蒂亚斯·雅恩 李贝译
7.德国刑事诉讼程序中辩护方申请举证权的宪法基础 [德]马蒂亚斯·雅恩 郭靖译
8.联邦宪法法院裁判后的德国辩诉交易[德]克里斯托夫·扎费林 [德]埃莉萨·霍芬 吕泽华译
9.德国协商性刑事司法的合宪性[德]托马斯·魏根特 [德]吉安娜·朗其瓦·特纳 吕泽华译
10.“国家和个人利益间的灰色地带”:最新的被害人权利刑事诉讼前景 [德]马蒂亚斯·雅恩 赵陈芊惠译
民事司法篇
11.民事诉讼与宪法——从德国的视角看诉讼法的过度宪法化 [德]彼得·吉勒斯 于鹏译
12.对德国民事程序改革现状的探讨--从德国立场出发的一个比较法视角 [德]彼得·吉勒斯 秦雪娜译
13.德国民事诉讼主流原则的事实假定解构 [德]彼得·吉勒斯 蔡颖慧译
14.从德国的角度看替代性纠纷解决制度 [德]彼得·吉勒斯 蔡颖慧译
15.与民事法庭诉讼、远程技术及“电子诉讼法”相关的诉讼信息技术 [德]彼得·吉勒斯 蔡颖慧译
16.口头、书面以及电子民事法庭程序及其效率问题 [德]彼得·吉勒斯 丛青茹译
17.德国民事判决的救济 [德]彼得·吉勒斯 周建华译
18.德国民事执行程序及其新发展 [德]彼得·吉勒斯 周建华译
法学教育篇
19.德国法学教育新进展:大学法学必修课程之专业技能与替代性纠纷调解
[德]彼得·吉勒斯 马云雪译
20.2003年德国法学教育改革法--兼论德国新一轮法学教育改革论战
[德]彼得·吉勒斯 [德]尼古拉亚·费舍尔 张陈果译
21.培养全球律师的德国经验[德]哈里尔夫·文茨勒 [德]卡莎·克维涅夫斯基 于子雯译
比较法篇
22.多样化的国家法的协调--以司法法与诉讼法为例欧洲法律同化的理论-方法问题 [德]彼得·吉勒斯 彭海青译
23.比较诉讼法 [德]彼得·吉勒斯 彭海青译
下编 中德司法改革比较与相互启示
24.中德刑事司法改革比较与相互启示 吕泽华
25.中德民事司法改革比较及启示 齐树洁、丁启明
26.21世纪以来中德法学教育改革比较与相互启示 彭海青
27.他山之石何以攻玉:新时代比较研究方法的反思 彭海青
后记
(审核: 张爱秀)